在快节奏、繁忙的都市生活中,网约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,已经成为许多市民出行的首选。然而,一位名叫孟先生的上海市民在日常出行中却遭遇了骇人的经历。六年前被诊断出患有肠癌肝转移的他,今年11月刚完成手术,急需前往医院进行术后检查。不料,叫到的所谓”网络预约出租车”,竟然给他的身心带来了严重的冲击。
11月20日左右,孟先生刚刚经历了一场腹部微创手术。按照术后康复计划,他需要在11月28日进行必要的随诊检查。那天早上9点39分,他通过一个应用软件预订了网约车,计划从普陀区的家中前往位于市中心的瑞金医院。9点40分左右,网约车如约而至,司机却在起步刹车间已流露出驾驶的粗心大意。孟先生不得不在曹杨路上苦口婆心地提醒司机注意行车安全,可司机似乎更关心微信中的对话内容。
当车辆驶入车流密集的武宁南路,靠近繁华的静安寺时,孟先生遭遇到了噩梦般的15分钟。司机依旧沉溺在手机通讯中,频频急刹、猛烈变道,车内乘客被颠得七上八下,情绪边缘处于飙升状态。也正是在那一刻,孟先生腹部的剧烈疼痛让他认识到,手术刚愈合的伤口竟已崩裂,伤口渗出的组织液浸湿了他的衣物。
在无奈和生气中,孟先生选择与司机沟通,希望对方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驾驶行为,却遭到了司机的无理回怼。司机未有一丝歉意,反而责难他上车时未告知情况,这让孟先生更加焦急。
事情到此,有如危机一触即发,孟先生不得不要求司机在永嘉路附近停车,然后紧急奔向医院处理。由于及时医疗干预,孟先生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。可即便在事后,孟先生的合理投诉对于享道出行平台而言,似乎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,直至发稿前依然杳无音信。
此经历不仅仅是一个揪心的故事,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网约车安全、平台责任及应对机制的深思。无论城市多么繁忙,安全始终是搭建信任桥梁的基石。对孟先生而言,他更加迫切地希望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和回应,同时,这也是对享道出行的一个考验,它能否有效地规范驾驶员行为、提升服务品质,成为真正负责任的服务提供商,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。这一幕酿成的不仅是对孟先生本身的伤害,更是对整个互联网预约出租车服务市场的一记警钟。